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市政协八届六次会议第07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1-12-28 09:46 字体:[]

九三学社六盘水市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整合交通资源,助推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进一步有效整合现有的公共交通资源,打通城市公共交通、旅游交通、乡村交通、水运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联结,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便捷选择

(一)完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2月24日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远期展望到本世纪中叶。《规划》中提出“完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我市围绕建设一流的避暑度假和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的相关要求,加快完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目前,全市建成普速铁路560公里、高速铁路158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铁;建成高速公路44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形成“三横一纵一环”的高速公路主骨架,行政村100%通畅、通客运,30户以上的村民组100%通硬化路,全市国道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占比达到67.5%,省道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占比达到52.5%,乡镇通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占比达到71.2%;全市通航里程381.7公里,拥有船舶及水上浮动设施902艘;月照机场建成通航,已开通航线11条,能满足旅客吞吐量25万人次。同时,我市抢抓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功创建2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钟山区、盘州市),2个省级示范县(六枝特区、水城区),今年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以打造“一带两翼”美丽农村路交通经济示范走廊为抓手,正全力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

(二)整合公共交通资源一是强化协调联动。为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协调开通火车站—大河堡(L1路)、火车站—月照养生谷(L2路)、火车站—汪家寨(20路)等公交线路,同时将火车站-月照养生谷(L2路)公交线路优化延伸至独山村,指导盘州市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延伸4条(26、35、36、37路),交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积极促成滴滴出行、首汽约车等网约车平台公司与月照机场、六盘水南客运站、六盘水东客运站等客运枢纽达成协议,进行“购票+接送机”服务、到站即时接送服务等方式进行合作。各客运站场、机场也开始进行旅游景点宣传工作,逐步设立完善有关旅游展板、广告、路线指引牌等配套设施。二是服务旅游精品线路。围绕旅游部门确定的10条旅游精品线路,市交通运输局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内容精品旅游线路,强化与旅游部门对接,做好我市道路旅游客运保障工作。第一是开通“冬季‘6(温泉)十4(滑雪场)’旅游直通车”。第二是开通旅游公交和旅游客运班线,目前全市27个A级景区中有26个已开通旅游公交或旅游客运班线,开通率为96.3%。第三是针对团体游客,开通旅游包车服务。第四是深入推广应用“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全市“通村村”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86270人,客运班车接入1461辆,班车线路接入291条、车辆匹配司机2701人,累计提供服务信息二十余万次。三是加强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进力度。全市现已开通城乡公交线路27条,投入公交车275辆,覆盖乡镇14个、行政村32个,惠及人数94.23万人。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指导盘州市开展“全国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目前已经得到省交通运输厅的推荐上报交通运输部。四是谋划开通新班线。针对呼声较高的开通市区至野玉海景区公交线路,市交通运输局多次牵头组织市、县两级安监、公安交警、道路运输、公路管理、信访等部门对道路通行条件、车辆技术状况和稳定风险进行评估论证,目前暂时不宜开行公交车。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将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在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和公交线路或客运班线经济可行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通梅花山、野玉海等重点景区的公交线路或客运班线,为全市社会经济和旅游发展提供运输服务保障。

二、盘活国有资产,发挥国企在交通大格局中的主力军作用

目前,涉及公共交通类的市属国有企业主要包括六盘水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六盘水市交通运输集团,两家公司积极推进国企改革,推动公共交通发展,发挥国企在交通大格局中的主力军作用。六盘水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积极开展网络车、租赁车、包车服务,一是成立公交玖玖网约车公司,积极谋划网约车服务;二是成立车辆租赁公司,向有需求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租赁服务;三是针对特殊群体开展定向包车业务,如举办大型活动、传统节日、高考、中考等,由公司组织多余运力开展包车业务。六盘水市交通运输集团积极开展定制化服务,目前开通的水城至盘州定制化班线,安排10辆8座商务车每小时一班,实现“门对门”定制化服务,上座率达95%以上,群众满意度较好。同时,市交通运输集团正在积极谋划开通盘州至昆明定制化班线,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积极谋划、推进国企上市,整合资源,为全市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建立健全全市旅游交通网络体系,切实打通站(场)点到景点“最后一公里”

(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编制好《六盘水市“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按照“近而不进”的原则,完善“快旅+慢游”的综合旅游交通网络,建成赫六、纳晴、六安等高速公路,力争建成安盘高速,争取将玉普高速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力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40公里。加快推进G246盘县普古垭口至淤泥公路、G356水城花泥坝至纸厂公路、S216水城野钟至河洋大桥公路、S310六枝老卜底至两路口公路等一批衔接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机场、港口码头等交通枢纽的普通国省道建设,实现具备条件的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例达100%,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例达75%以上。积极推进连接重点城镇的路线建设,力争实现全市所有乡镇通二级公路。积极推进多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提升综合客运一体化水平,稳步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不同方式间客运“零距离换乘”。加快推进群众出行无缝换乘工作,将现有六盘水南客运站、西客运站进站客运车辆30%以上客运班线安排进入火车站发班,提高群众出行便捷度,实现市中心客运站定制客运班线乘车服务点增加到2个,实现“零距离换乘”。

(二)提升客运、公交服务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提升客运、公交服务水平。一是构建优质高效的客运体系。以“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为载体,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优化线路班次和车型结构,合理设置停靠站点,鼓励在客流稀少、偏远乡村开展片区经营、预约响应等模式,弥补农村客运服务短板。以“互联网+”“定制化”全面推动传统客运转型升级,提高定制客运规模化、网络化经营水平,培育和规范市场创新发展新动力。坚持“路、站、运”一体化发展,注重农村客运场站前期规划选址,提高客运站建成后的利用率,三级及以上客运站售票联网开通率达到100%。二是重构一体化公交体系。加快全市公交资源的内部统筹的调配,以提升公交服务为核心,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城区、城镇、镇村”三级城乡公交线网,重点在于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满足城区边缘地区或镇区市民出行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常规公交基础服务保障。落实好《贵州省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方案(2019-2022年)》,到2022年,全市城市公交车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占比达80%以上,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超过40%。协调推进市中心城区公交首末站、停保场等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公交车停车难和新能源公交车充电难的问题。结合高铁站、客运枢纽优化公交线路、合理增发公交班车,完善公交站台标识标牌,到2022年力争达到综合客运枢纽平均换乘时间不超过30分钟,提升公众对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认同感和获得感。